-
黃海清出任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
2022年6月17日,香港-中國光大環境(集團)有限公司(“光大環境”或“公司”,)董事會今日宣布,委任黃海清先生(“黃先生”
來源:光大環境時間:2022-06-21 -
-
北控水務攜手彭永臻院士團隊研發!AOA技術已在萬噸級工程成功應用
目前,北控水務與中國工程院彭永臻院士合作的污泥雙回流-AOA深度脫氮除磷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,在山東、廣東等地開展大規模生產性
來源:時間:2022-04-27 -
人事丨孫鵬軒任遼寧省生態環境廳廳長
2022年4月21日,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經表決,決定任命孫鵬軒為遼寧省生態環境廳廳長 。個人簡歷
來源:中國環境時間:2022-04-22 -
環境規劃院高軍等: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資金從何而來?
“十四五”期間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,向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等要素統籌推進轉變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積極踐行
來源:中國環境報時間:2022-04-27 -
專家講堂 | 華北院李成江教授做客易貿滲濾液直播間
專家講堂 | 華北院李成江教授做客易貿滲濾液直播間
來源:時間:2021-09-03 -
劉俊國:漸進式生態修復土壤
土壤與人類福祉休戚相關。土壤支撐著人類糧食安全。全球約95%的食物直接或間接產于土壤。土壤儲存了1.5萬億噸有機碳并調節著溫室
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時間:2021-07-05 -
黃潤秋: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
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,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
來源:生態環境部時間:2021-07-05 -
全國人大代表楊臨萍: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
近年來,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,不斷深化環境司
來源:人民日報時間:2021-06-04 -
中科院生態中心胡承志:“十四五” 環保市場機遇及科技創新方向
“十三五”我國生態環保交出歷史最靚麗成績單,這五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、生態環保發展最好的五年。步入“
來源:環保產業時間:2021-05-21 -
杜祥琬院士:碳達峰、碳中和中國有九大抓手
“碳達峰、碳中和是參與全球的大考,是從工業文明時代走向生態文明時代,是人類文明的趕考,中國不能落伍,歷史要我們考出好成績
來源:中國經濟時報時間:2021-04-26 -
張興贏委員:實現碳中和的第一步是監測評估
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。“十四五”規劃建議提出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。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
來源:中國氣象局時間:2021-03-12 -
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: 加快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空氣質量監測網絡
長三角地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,需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。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市政協副主席,九三學社中央常委、上海市委主委,中國
來源:中國環境報時間:2021-03-12 -
孫金龍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》
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《旗幟》雜志發表署名文章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》
來源:《旗幟》雜志2020年第11期時間:2020-12-18 -
孫金龍: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》
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《黨建》雜志發表署名文章
來源:《黨建》雜志時間:2020-12-07 -
柴發合:PM2.5防治拐點尚未到來 重點行業仍是主戰場
柴發合專門作了“臭氧與PM2.5協同控制 深化VOCs和NOx聯合減排”的主題演講。
來源:一財網 作者:章軻時間:2020-11-26 -
-
李健軍:各地應為VOCs監測提供組織和資源保障
針對VOCs監測開展的現狀和近期重點工作,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總工程師、大氣環境監測首席科學家李健軍。
來源:中國環境報時間:2020-06-29 -
劉仁文:環境污染犯罪治理研究的四個轉換
助推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現代化,成為刑法學界肩負的重要使命
來源:北京日報 作者:劉仁文時間:2020-06-22 -
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創新構建綠色供應鏈
打造綠色供應鏈,既有助于降低產業鏈風險,順應綠色發展大勢,又可以推動產業鏈協同、共贏與高質量發展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
來源:工信部 毛濤時間:2020-06-01
環保技術
推薦展會